信息时报讯 (记者 李慧燕 熊佳焰) 广州地铁公司多年前征收西塱麦村的菜地建设地铁,但1997年地铁一号线开通时,该地铁站却被命名为“西朗”站,与“西塱”不符,日前,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接访时,村民麦耀洪到场表示,希望地铁公司尊重历史文化,将字修改,苏泽群表态称将待线路调整时再视情况修改。但记者咨询广州地铁公司,其回应称,改名需要花费1000万元,涉及面非常大,所以不宜更改。
村民要求:改地铁站名尊重历史文化
日前,西塱村民麦耀洪到苏泽群的接访现场,要求把现有的地铁一号线站名“西朗”改为“西塱”,跟西塱村地名重合,以此来尊重村民和当地历史文化。苏泽群表态称将待线路调整时再视情况修改,但同时也告知村民,地铁公司经过测算,若要改字,将一个字花费1000万元,成本巨大,而且当时是因为字库里没有“塱”字才称“朗”的。
网友质疑:地铁公司应公布详细账单
记者登陆新浪微博和广佛都市网论坛等网站发现,不少网友反对改字,认为改一字花千万的社会成本太高,也有网友质疑为何一字千万,要求地铁公司公布详细的改名方案和费用支出,对市民有个交代。
广州地铁:费用较大不宜变更
记者就此事再次咨询广州地铁,地铁公司回应表示,“西朗站”系经正式审批并沿用多年的站名,已为广大市民所熟悉,一旦变更,将对市民出行产生较大影响;同时,如变更站名,即使仅对个别字眼进行更改,均须对地铁线网所有车站及设备进行同步改造,所需费用较大。鉴此,地铁公司认为一号线西朗站的“朗”字不宜变更为“塱”字。据悉,地铁站改名,除了乘客见到的各站所有的指示牌、线路图、标识牌、标志柱、售票机、票价表等需要更改以外,还要对看不见的票务、清分等后台系统做出调整,涉及面非常大。
网友声音
挺改派:
大展鸿桃:“人家地名是西塱,你却写成西朗,这很明显是你的过失,必须修正过来!”(新浪微博);
反改派:
冬茸:“地铁改字,村民是痛快了,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数据同步?全国各地无数的设备配套的数据库,包括网上的、车载的、gps的,手机的,数以亿计,因为变了一个字,查询结果就不同。这个成本谁来算?”(新浪微博)。